返回
资讯 内容
+

白叶枯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

2018-12-6 14:49:33

白叶枯病是水稻一大病害,严重时减产40%~50%,甚至颗粒无收。本病除新疆外,我国其他稻区均有发生,在华东、华中和华南稻区发生较普遍。其中以叶部、节部发生为多,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。


1、水稻白叶枯病症状:


水稻白叶枯病-为害植株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,苗期、分蘖期受害最重,叶片最易染病。主要为害叶片,严重时也为害叶鞘,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,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,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,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脉扩展,变成黄褐色,最后呈枯白色,病斑边缘界限明显。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。


2、病原与发生规律:


水稻白叶病属细菌病害。病菌主要在稻种、稻草和稻桩上越冬,重病田稻桩附近土壤中的细菌也可越年传病。播种病谷,病菌可通过幼苗的根和芽鞘侵入。病稻草和稻桩上的病菌,遇到雨水就渗入水流中,秧苗接触带菌水,病菌从水孔、伤口侵入稻体。用病稻草催芽,覆盖秧苗、扎秧把等有利病害传播。早、中稻秧田期由于温度低,菌量较少。


3、防治方法:


一是加强植物检疫;


二是选种植抗病品种;


三是加强栽培技术管理: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,加强水肥管理,浅水勤灌,雨后及时排水,分蘖期排水晒田,秧田严防水淹。


四是妥善处理病稻草,不让病菌与种、芽、苗接触,清除田边再生稻株或杂草。健全排灌系统,实行排灌分家,不准串灌、漫灌和严防涝害;


五是种子处理:用50倍液的福尔马林浸种3小时闷种12小时,洗净后再催芽。


六是化学防治:50%氯溴异氰尿酸1000倍液或77%氢氧化铜悬浮剂600一800倍液均匀喷雾,视病情间隔7一10天喷1次,连续3一4次。





COPYRIGHT © 2018 河南德民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豫ICP备19002947号